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717|回复: 3

[公益文化] 献爱心、拍照片、发微信时,请别忽视受助人的感受

[复制链接]

2万

回帖

1477

主题

8万

金币

坛主·Super Moderator

简单助学寿宁站站长

积分
420459

2010年度杰出网友终身荣誉勋章网管勋章2014年度人气网友勋章2014年度优秀义工勋章100勋章文明勋章2016年优秀版主2015年优秀版主2017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2-20 21: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M2NDc0MQ==&mid=401668210&idx=1&sn=6d51ede1c673f09496876916b58229ef&scene=21#wechat_redirect
献爱心、拍照片、发微信时,请别忽视受助人的感受
2016-02-10 公益慈善论坛

来源:邢台日报   作者:坦熹
1.jpg

        最近,几位爱心人士到西部山区送温暖。一进门,直奔贫困户家中,送上米面油等过节物品,还递上一个大红包。
        这些贫困户确实很穷,石头房很陈旧,家具没有像样的,床上的铺盖、家人的穿着,都比较破烂。爱心人士的到来,他们很惊喜,很感动,连声道谢。然而,当有爱心人士用照相机、摄像机、手机和他们合影时,对他家留影时,他们却有些不大情愿。这是为什么呢?
        悄悄问当地一朋友,他说,这些人家虽然贫穷,但是,他们也爱“面子”,不愿意让自家的贫穷让更多人知道,更不愿意让自己和家人上镜头,放到网上,广为传播,成为贫穷的“典型”。
2.jpg
        的确,现在网络上或微信圈里,不断看到有爱心人士给贫困群众送温暖的照片或视频,贫困群众陈旧的屋子,破烂的家具,沧桑的面颊,粗壮的大手,都非常清晰地出现在镜头或画面中。
        仔细想想,贫困群众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他们爱“面子”是对的,他们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谁不爱面子呢?谁愿意把自己家不光彩的一面向外人展示宣传呢?再者,每个人都有尊严,都有隐私,贫困的家境就是他们隐私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尊重,得到保护。
        当然,爱心人士乐善好施,扶贫帮困,让每个贫困家庭都能过好年,这是社会正能量,应该点赞。爱心人士拍照片、录视频,传上网,发微信,其目的是传播社会正能量,值得肯定。
        只是,在拍照片、录视频,传上网,发微信时,请多考虑一下当事人的感受,或者提前同当事人商量一下,征得他们的同意。如果当事人不愿意,那就不要录了不要拍了。这样做好事,才更好。
  
献爱心,也须呵护受助者的尊严

        慈善不只是物质的援助,更需要体现平等与尊重,要少点救世主情结。如果以伤害贫困孩子的自尊为代价来秀高高在上的怜悯爱心,那就是“施舍式”慈善。
3.jpg
        不少援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的爱心扶助活动,几乎无一例外是以展示受助对象的贫困为前提的:先是通过媒体大张旗鼓地把受助者的图像、资料公之于众,再集中举行一个“展”贫穷“显”爱心的现场仪式。其时,捐助方风光体面地亮相,高高兴兴给钱给物;受助者接受钱物后,面对镜头“感激涕零”。随后,报纸、电视、网络再继续跟进,广而告之……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在捐赠者轰轰烈烈地张扬“我在献爱心”的同时,受助者的尊严、隐私也一览无余,赤裸裸地袒露在公众面前,这无疑是对受助者的一种伤害甚至羞辱,也有悖慈善爱心活动的本义。所谓“予人者骄,受人者畏”,讲的就是此理。现今不少莘莘学子之所以宁愿默默地忍受贫困而不愿向社会求救,不愿向学校提出申请,正是怕自己的人格、尊严乃至隐私受到伤害。
4.jpg
        窃以为,呵护受助者的尊严是献爱心的最高境界。真正的善举,是自觉自愿、默默无闻、不图任何回报、不添加过多附带含义的,是尽社会义务。那种高高在上,一做慈善就唯恐天下不知,就想“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不注重细节,罔顾受助者内心感受的献爱心活动,绝非成熟和理性之举,在很多时候已异化成了一种急于索取回报的“作秀”和花钱获取社会评价的“买卖”。
        在这方面,国外的成熟做法可资我们借鉴,即尽量通过慈善组织来隔绝施、受双方。比如,慈善家或爱心人士的捐款捐物可以在媒体上报道,但可以采取支票、信用卡、慈善组织转交等隐形方式,无须搞捐助仪式,无须让方方面面的领导和新闻媒体参与,也无须带上一大推现金和实物在众目睽睽之下现场“交接”。如此远离商业化现场炒作,受助者的尊严才会得到呵护,慈善精神才会得到真正彰显。(来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贫困也是一种隐私
陈海妃:其实,贫困也是一种隐私,帮困也要注意尊重受助者的自尊心、保护受助者的隐私权。扶贫帮困不仅要在经济上、生活上帮助受施者,更应该在心理上善待他们,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因此,愿媒体和社会各界最好能从保护受助者的自尊心和隐私权的人文关怀角度着眼,尽量别让受助人的真实姓名和形象在媒体或其他公众场合出现,给受助者留点隐私。(《青年记者》)
上海红会改革受助形式
上海市红十字会从2015年4月1日起,在本市各级红十字会组织的救助活动中,将不再要求或安排受助人现场受助,以加强对受助者隐私的保护和人格的尊重,防止和克服未经受助者同意而将其曝光于社会公众面前的现象。据上海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高解春介绍,在进行媒体募捐和社会募捐时,事先也要征得受助人的同意,在公示支出情况时,要对受助者全名进行技术处理。在“爱心榜”公示爱心人士名单时,也充分尊重了捐助者的意愿,采用了实名和“爱心人士”两种表达方式。(《新民晚报》)
慈善瑕疵:不尊重受助人的隐私与尊严
孙曙峦:我国的慈善事业取得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瑕疵,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不尊重受助人的隐私与尊严。比如,一些慈善机构大张旗鼓地举办捐助仪式,全然不顾他们尴尬的苦笑。这种做法,实质上与慈善的本质背道而驰。真正的慈善不仅要解决受助者的生活困难,更要呵护受助者的人格尊严。“静悄悄”的慈善,更符合受助者的心理需求,也更利于社会的发展。(《北京晨报》)
行善者最宝贵的品质:尊重受助者
鄢烈山:对他人人格的尊重,是行善者最可宝贵的品质。按说,依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普通人的生活常识,做到这一点,至少是理解这一点,并不难。孔夫子说过:贫而无谄,则未若贫而乐。穷人要达到安贫乐道的境界,恐怕比“贫而无怨”更难吧。他又说“富而无骄,易”,“未若富而好礼者也”。富而不骄,不炫耀,不财大气粗,其实不容易;富而有礼,平等待人,谦抑自牧,更不容易。但孔夫子的话分明为中国的穷人和富人各标示了值得推崇的人生境界,具有价值尺度的意义。《礼记》上穷困者宁愿挨饿而不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更是形象生动地教育人们,应该尊重受助者的感受。(凤凰网)
联系电话:18959355934    电子信箱:648114931@qq.com

2万

回帖

1477

主题

8万

金币

坛主·Super Moderator

简单助学寿宁站站长

积分
420459

2010年度杰出网友终身荣誉勋章网管勋章2014年度人气网友勋章2014年度优秀义工勋章100勋章文明勋章2016年优秀版主2015年优秀版主2017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21: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网友回帖:
豆芽
真正的慈善不仅要解决受助者的生活困难,更要呵护受助者的人格尊严。“静悄悄”的慈善,更符合受助者的心理需求,也更利于社会的发展。往往这些人都是为了要个名气才这样大张旗鼓的去捐助。真的需要深思。我做的比较自豪的一点就是在每次拍照前都会征询主人的意见。他们带着笑脸爽快的答应,那我就拍。犹豫思考的,我就主动放弃。
2月10日
26
A农村的“牛”

第一,你给他送钱他肯定高兴了,换作谁都高兴!第二,送钱你还拍照,你送个么事?哪来的回哪去!其实如果有心,用点实际的行动,让其有过上好的生活的工作,而不是直接用钱!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今社会如果无病无难,不攀比,生活其实可以过的很安逸!比如我,穷的家都不知道在哪?但靠自己,虽然还是有很多烦心事,但起码,踏实,有尊严!
2月10日
作者回复
第一,并不是所有穷人都愿意接受别人的捐助,所以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肯定高兴”;第二,也不是所有受助人都会拒绝拍照。比如拍的照片或报道很正面,而非表现屈辱与贫穷。授人以渔并不必然优于授人以鱼:一个人快饿死了的时候,最需要的肯定是能够解决生存需求的鱼而不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渔。
2月10日
20
沈利13904042518

其实受助方也可以拒绝的,很多公益项目大多是一些公益人在替爱心人士献爱心,必须要有反馈的。
2月10日
20
窗帘,家纺,智能产品

有钱人献爱心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包装自己,虚伪
2月10日
作者回复
这真是一种以偏盖全的偏见。为名而来的作秀式慈善确实有,但不是全部。很多有钱人并不需要通过捐钱来提高知名度,真的是想回报社会、尽一份责任。
2月10日
16
多元一体

这个隐私问题可以考虑。但我想,为什么要公开受助者名字和影音,是从公开透明的角度考虑的。在捐助慈善不甚透明的今天,很多人不相信自己捐的钱是否到了受助者的手中。留影,不全是作秀,而是一种鼓励捐助者持续善心的支持。所以,在公开与不公开照片之间,如何把握度,确实值得思索。保持关注。
2月10日
作者回复
公开透明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线,但公开透明也是有底线的,要遵守基本的道德伦理,更不能越出法律的边界。公开透明,绝不等于无视受助者或捐赠者的隐私与尊严。
2月10日
14
雷鹏剑

文章写得不错,说的现实,希望理性帮助,有尊严帮助,
2月10日
13
雷鹏剑

在补充一下,很多公益组织和个人,为了宣传,让孩子才姿势牌子,写感谢信,,哎,希望大家有尊严帮助,
2月10日
11
福歌-席越✅

赞同观点,维护尊严
2月10日
11
A塔城地区沙湾头条

我这几天也为一个小孩募捐,有些人开车,去人家家里,拍照说大量宣传真实性,我也不知道,这样怎么说,作者我也是腾讯公益支持者,在腾讯募捐需要手续多吗!谢谢春节快乐!
2月10日
10
大浪淘金

我去过好多特殊贫困,和贫困户,头一次都是我一个人去的,首先说清我是干啥来啦!顺便就说我这里有过冬的棉衣,看你家是否需要,只碰到一家母子他们不要,八十多的老母,六十岁残疾儿子,他们说自己过的很好!发过棉衣的我必须拍照,因为棉衣不是我的,我要给捐棉衣者有个交代,拿到棉衣的人们也很乐意拍照,二次去时是组团去的,慰问品和志愿者也是拍照,他们也不会拒绝。现在大多数人们不去主动关注那些不起眼的人群,尤其是非常穷困,孤寡老人,这些人好多名字本地人都不太清楚,直接用绰号代替,顶多在绰号后面加名字中的一个字,傻子谁,瞎子谁,拐子谁,,,,因为他们关注的是名人,比如说本山,老毕,歌星,什么明星,那些人放个屁,他们也会在网上,报上,电视墙讨论一天一天一月,甚至一年,,,,关注接受捐助的人们只是在电视上一闪而过,没人会讨论很长时间!真正关注他们的人才是有爱心的人和那些公益组织!
2月12日
10
悟摄天下,一切随缘

真正的善举,是自觉自愿、默默无闻、不图任何回报、不添加过多附带含义的,是尽社会义务。那种高高在上,一做慈善就唯恐天下不知,就想“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不注重细节,罔顾受助者内心感受的献爱心活动,绝非成熟和理性之举,在很多时候已异化成了一种急于索取回报的“作秀”和花钱获取社会评价的“买卖”。
2月11日
9
怒横眉冷傲狂生

还有,给人家一个报答你的机会,毕竟人家也是需要尊严的
2月10日
8
八音盒

我很理解受助人的心情。我们帮助别人不是为了表演,更不是要上镜。尊重受助人比帮助受助人还重要。
2月11日
8
时光旅人。

拍照宣传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参与。 难不成下次领导看贫困户时候给他们一人发一口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2月10日
作者回复
不是不让拍照宣传,而是说在尊重受助者隐私与尊严的前提下宣传。
2月10日
8
中国智慧

考虑什么是公益!公益,就是公众利益,受助者的个人情感得不到尊重,也不是完美的公益!
2月10日
6
寻觅、、、、、、

大家看法各有不同,不管你们是怎么想了,身边人捐款到乐助公益义团队,有管理人把账分明目公开公益网上某某捐款,大家公益义团队到愿意受助家里分配你们捐了钱,她们拍照、她们到处走访、呼唤身边更多了人,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小得,大家力量聚起对需要帮助是大了,大家想了解更多、联系公益义团队一起走访看有多少是真假,不是你想象中的做秀,大家都有自已了故事,每人故事不同,每人观念不同,所以有人愿意献出那份心是最美了心灵,人都是有良知了,现社会真真假假,看你去怎么分辨,提示那些不理解了,不懂什么是爱,公益团队带你去走访什么是温暖得爱!
2月11日
5
王宛男

说得太好了,就是看不惯现在很多慈善公益变成了作秀,拍照走人,捐赠者和受捐者高下姿态一看就很明显。
2月11日
5
子辰

传播正能量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然而也能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共圆中国梦需要你我的参与,同时也期待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出台!
2月11日
5
འཆི་མེད་ནམ་མཁའ།

大乘佛教強調的一點是、    無論做什麼善事,      都應該在靜悄悄的去做,        做了以後、        也不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因為只有自己才能做得到,      別人是做不到得,           這幾句話當中已經完全說了無論是做慈善,         還是做任何善法時所要建立的一種心態。                                         ཨྃ་མ་ཎི་པདྨེ་ཧཱུ།།                                                              རྡུལ་མེད།                                                               無   塵
2月10日
4
💝sunny心心💕💖💗💞

就是因为乐善好施在当今越来越少了,所以才搞出这么多名堂来
2月11日
4
时光旅人。

全国大小媒体几乎都做不到! 看看中央台、省市台,领导慰问困难户的报道,不能拍正面,不能说地址,还要对方同意,我觉得不可能。 如果都只看后脑,不见脸,估计没人捐款。 这也是中国特色,有时也是为了宣扬自己。 仁者见仁吧!
2月10日
作者回复
正因为此类问题普遍存在,所以才需要呼吁倡导,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改变
2月10日
3
Diggers_敏媛

记得赵老师在课上说过:“你们写的项目书,你敢拿给你的服务对象看吗?里面的用词都是尊重他们的吗?”很多社会服务项目中,我们的服务对象都是被污名化的,用来形容他们的,都是负面的弱化他们的词汇。我想在拍照片以及发微信的时候,不仅仅是考虑受助人感受那么简单,这其实是一条需要遵守的伦理守则:为了服务对象的福祉,保护服务对象隐私。这应该被制度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道德批判。拍照是需要征得服务对象同意的,发布的内容和文字也需要保护服务对象隐私,最好是能够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对于照片的使用途径达成一致。
2月11日
2
美英

做每件事情懂得尊重他人为前提!如果慈善组织或者民间公益团体如果事情做了而没有拍照片留底时,又会有人心里有怀疑了,我捐的钱或者物品到哪里去了?所以说怎样做都会遭人非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尊重他人,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2月11日
1
谷雨

这个命题很好,值得大家善意的讨论,最好能有个结果,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站在公益慈善组织的角度,公益慈善活动,必然要留些资料,否则如何宣传和倡导慈善活动,我们感觉现在人均慈善捐款不足一元,美国慈善捐款人均300多元
2月12日

怡锦

不仅金钱的给予,最重要的是精神的给予。
联系电话:18959355934    电子信箱:648114931@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0

回帖

4

主题

5261

金币

师长

积分
16216
发表于 2016-2-20 23: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说得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85

回帖

294

主题

2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74232
发表于 2016-2-21 08: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说得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蟾溪巷71-1号四楼(中医院河对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大寿宁 ( 闽ICP备05020655号-1|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888 )

GMT+8, 2025-1-11 12: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